植物租賃鳳尾竹
瀏覽次數:3968 更新時間:2015/6/25
鳳尾竹,原產中國南部。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,耐寒性稍差,不耐強光曝曬,怕漬水,宜肥沃、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,冬季溫度不低于0℃。鳳尾竹株叢密集,竹干矮小,枝葉秀麗,能夠吸收甲醛,凈化空氣,常用于盆栽觀賞,點綴小庭院和居室,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為低矮綠籬材料。[1] 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各地,日本、印度都有栽培。
形態特征
編輯
叢生、稈高1-3m,徑0.5-1cm、梢頭微彎、節問長16-20cm,壁薄、竹稈深綠色、被稀疏白色短刺、幼時可見白粉、稈環不明顯、籜環具木栓環而顯著隆起或下翻、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長絨毛。分枝多數,呈半輪生狀,主枝不明顯。葉片線狀披針形,長3.5-6.5cm,寬0.4-0.7cm?;X鞘厚革質、短于節問、背面密被黃棕色刺毛、鞘口略呈弧形隆起、兩肩稍隆起;籜耳缺、隧毛發達、長達10mm;籜葉披針形至三角狀披針形,中上部邊緣內卷、頂端是錐狀。筍期較長,從4月至10月不斷萌發新筍,出筍期可以延續3-6個月。[2]
叢生竹[3] ,為孝順竹的一種變異。它的株型矮小,綠葉細密婆娑,風韻瀟灑,好似鳳尾。支干纖細,竹竿上端由于枝繁葉茂,干細。枝稈稠密,纖細而下彎。葉細小,長約3cm,常20片排生于枝的兩側,似羽狀。
小型叢生竹,竹稈直徑間于牙簽和筷子之間,葉色濃密成球狀,粗生易長,年產竹可達100支。此竹由于富有靈氣而被命名為“觀音竹”,正所謂山有水則靈,廟旁有觀音竹球則有仙氣。
形態特征
編輯
叢生、稈高1-3m,徑0.5-1cm、梢頭微彎、節問長16-20cm,壁薄、竹稈深綠色、被稀疏白色短刺、幼時可見白粉、稈環不明顯、籜環具木栓環而顯著隆起或下翻、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長絨毛。分枝多數,呈半輪生狀,主枝不明顯。葉片線狀披針形,長3.5-6.5cm,寬0.4-0.7cm?;X鞘厚革質、短于節問、背面密被黃棕色刺毛、鞘口略呈弧形隆起、兩肩稍隆起;籜耳缺、隧毛發達、長達10mm;籜葉披針形至三角狀披針形,中上部邊緣內卷、頂端是錐狀。筍期較長,從4月至10月不斷萌發新筍,出筍期可以延續3-6個月。[2]
叢生竹[3] ,為孝順竹的一種變異。它的株型矮小,綠葉細密婆娑,風韻瀟灑,好似鳳尾。支干纖細,竹竿上端由于枝繁葉茂,干細。枝稈稠密,纖細而下彎。葉細小,長約3cm,常20片排生于枝的兩側,似羽狀。
小型叢生竹,竹稈直徑間于牙簽和筷子之間,葉色濃密成球狀,粗生易長,年產竹可達100支。此竹由于富有靈氣而被命名為“觀音竹”,正所謂山有水則靈,廟旁有觀音竹球則有仙氣。
葉:葉二型,有莖生葉與營養葉之分;莖生葉單生在竿和大枝條的各節,相應地稱為竿籜(culm-sheath)、枝籜(branehsheath),它們有頗為發達的籜鞘和較瘦小而無明顯中脈的籜片,在兩者間的聯結處之向軸面還生有籜舌,此 外籜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,惟籜片絕對無柄;營養葉二行排列互生于枝系中末級分枝(常稱具葉小枝)的各節,并可形成類似復葉形式的同一面,其葉鞘常彼此重疊覆蓋,相互包卷,葉鞘頂端還可生有葉舌、葉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屬物,葉片具葉柄,中脈極顯著,次脈及再次脈亦均明顯,小橫脈易見或否,葉柄簡短,位于葉鞘頂端由內外兩個葉舌所形成的杯狀凹穴之內,因基部具關節,故嗣后葉片能連同葉柄一齊從鞘上脫落,而葉鞘則在枝條上存留較久。